我瞧見人們最終極的渴望—自由

上午8:07


在朋友“想去美術館走走“的建議下,我無預期的看了場展覽—關鍵斡旋.亞洲藝術雙年展。


亞洲藝術雙年展,主要是以“亞洲”作為一種觀察、研究、探索的視野與範圍,介紹亞洲區域當代藝術發展趨勢。雙年展建構一個分享平台,讓存在於亞洲地區內各種不同的觀點、信仰、價值、文化及藝術,在此平台得以交流。


關鍵斡旋

今年的主題為“關鍵斡旋”,


旨在探討藝術家如何以藝術為媒介,觸發、建立不同的關係,並以一己或群體力量,漸進反轉固有的思維與社會結構;此外,也提問當代藝術的實踐在現今是否有可能改造社會、創造未來?因此,展題以「關鍵斡旋 (Negotiating the Future)」為名。

國美館對2017亞洲藝術雙年展的介紹,在新聞稿裡並給了更明確的副標題“以新的藝術形式挑戰社會,創造未來”。還沒走到國美館內的入口,就可以看到一條由柏油所鋪的深灰色地毯,遠遠從國美館正門口延伸到馬路,貌似來歡迎你的到來與參觀。但特別的是,這條柏油地毯不像一般正式的紅地毯,優雅而高貴,除了他是柏油外,上面更是佈滿了各種塗鴉、文字等。在我還沒深入了解國美館的當期展覽時,當下對這裝置藝術感到特別的疑惑與好奇。

⟪道⟫ (圖片來源:藝術家2017年12月511期)

Ellie個人Instagram

這是藝術家Chim↑Pom的作品此作品的介紹短片為團員Ellie在開幕式上啟用的致詞,Chim↑Pom在了解台灣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經過、訴求、發聲,以此為發起的靈感,認為所有的抗爭從街道出發,因為街道是“公共空間”,讓來自四方的人們朝著各自的目的前進;就如同太陽花學運一樣,我們將國會作為大眾的空間以發聲,利用“公共”的街道做思想闡述地點,當意見不同,就可能產生所謂的衝突。但抗爭這個詞彙卻像是由下往上的“發聲”衝突。這不禁讓我重新思考公共空間、公共街道的意涵為何?

這個藝術作品我覺得有特別不一樣的感觸。這條提供所有的民眾使用,可以在這條“公共的街道”做所有想做的事,包括總是被檢舉的塗鴉,我在想乃至最噁心的“吐痰”也在合理使用範圍內。這項特別的“使用條款”讓我感受到人們最渴望的聲音—自由。

享受束縛.文化敏感

這是我給塔耶巴・比根・里皮作品的感受,所下的標題。
從一般的參館方向,遠遠的對角線,可以看到耀眼的銀色製品在明亮的展場燈光下,還以為是銀器等的高級製品,近看才發現所有的作品都是一片片的不鏽鋼刀片。

⟪我不穿這件⟫(圖片來源:亞洲藝術雙年展)


我不穿這件這個作品,塔耶巴・比根・里皮在作品說明裡,這樣提到


我個人喜歡探索比基尼、泳衣等等衣著。比基尼是放鬆的象徵,是在海灘上度假的人們,雖然比基尼可說是衣物的代表,但也聚焦了世上不同生活方式與文化敏感神經間的衝突與差異。對孟加拉這種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來說,看見孟加拉美麗海灘上穿著比基尼的人,想必對當地人來說是極大的文化衝擊。
比基尼所描繪的,是眼下超級消費社會中強烈的商品形象。我買了比基尼,但卻從來未穿過,於是比基尼於我便像是秘藏的寶藏。我嘗試將比基尼表現為貴重的消費商品,並思忖著將其以博物館展品的方式呈現出來。

我習慣先對一項作品給予自己視角的說明,再看看作者想表達的內容。這個作品讓上個月一直泡在女性主義藥水裡的我,馬上直覺這是父權社會下造成的刀割。即便我們女性有多享受利用比基尼來放肆的展現自己的身材,但終究回歸這些想法的源頭,可能是在滿足男性們的慾望。當然這都是個人的意揣;對塔耶巴・比根・里皮而言,它是一種放鬆,但對穆斯林的國家來說,卻是對宗教意涵的創痕。並且看到這種文化的差異除了對穆斯林國家來說是衝擊外,對藝術家本人的喜好、喜歡放鬆卻因國家文化而受到拘束,也是一種內心自由的創痕。


這種與作者不同的觀點,意外的讓我覺得特別有趣,不同的文化背景、生活環境、成長過程等,都會影響每個人對一件事物的看法,很簡單的觀點,再次體驗,感觸再次加深。

冥想的動作

⟪榨汁機⟫(圖片來源:亞洲藝術雙年展)

一進玻璃隔間內,第一個吸引你是覺得是充滿糖果色的影像,但畫面卻會讓你視覺充滿各種衝擊,尤其是畫面中女性的高難度動作與元素的搭配,這是我離開國美館前最後欣賞的作品。

卡葳塔・瓦卡娜嫣恩 Kawita VATANAJYANKUR,是一名泰國藝術家,他的作品呈現了各種不合理,人體天秤⟪正義秤⟫、倒立接西瓜⟪秤⟫、人工果汁機⟪榨汁機⟫等等,並與糖果色背景搭配,襯托出一種蠻橫的荒唐。然他想利用這一系列影像作品來探討泰國女性的勞動工作,重複性高、心理與生理層面的極限,並檢視泰國的社會與文化角度,是怎麼看待這些女性所從事的工作。卡葳塔・瓦卡娜嫣恩在影片裡,始終掛著毫無動靜微笑表情,表達著在泰國社會裡,女性權益即使是這麼不受到重視,卻依然保持她們所擁有的韌性。這種荒誕可笑的畫面,裡頭卻藏著難以體會的複雜情緒。


⟪秤⟫(圖片來源:亞洲藝術雙年展)

卡葳塔・瓦卡娜嫣恩稱這是“冥想的動作”,作品裡作者的表情雖然和平,但卻讓我感到莫名的恐懼,因為他是被社會價值觀所壓抑的產物。社會規範、價值觀,創造的應當對的合理的到底是什麼?就連提出這樣問題的我,也是受困於社會規範的框架之內,我們的遵守與屈服,為的是什麼?

自由,我認為是現在我們最想渴望的東西,因為我們永遠都追求不到真正的自由。除非我們把所有的社會規範接納、並成為自己行為的一部分,那或許就感受不到不自由的意義。

今年亞洲藝術雙年展令我感觸頗深,透過藝術家們的視角,感受到社會存在的議題,利用藝術實踐期望對社會能有“扭轉”、“挽回”、“調解”的力量,關鍵斡旋,意義如此深遠。

我個人非常推薦大家趁2/25撤展之前,可以來看看這兩年亞洲藝術家們遊走在我們生活的“亞洲圈”中,觀察到了什麼我們沒窺見的事物。並給了我們很多開放思考的空間,沒有一個議題有標準的答案,剩下的是深沉的“問號”。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

Instagram

Flickr Images

WFU